HTM中文网
领取MOLI红包

AIGC是在抢记者饭碗还是充当超能力助手?|热点|新闻|蓝皮书|aigc|人工智能

发布日期:2025-01-10 12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摘要: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,应当充当人类智慧延伸的角色。“AIGC会取代人类记者吗?”“AIGC时代,新闻从业者应当何去何从?”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,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,简称AIGC)的勃兴,令不少媒体从业者产生了“饭碗恐慌”。5日发布的《新媒体蓝皮书: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(2024)》(以下简称“蓝皮书”)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逐步颠覆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,但其作为一种智能化工具,应当充当人类智慧延伸的角色。相比PGC(专业生产内容,Professionally-generated Content)、UGC(用户生产内容,User-generated-Content)、PUGC(专业用户生产内容,Professional-User-Generated-Content)等初代人工智能生产方式,AIGC的内容生产效率、质量、准确度及创新性均显著提升。在国内,人民日报社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已经走在了AIGC技术应用的前列。人民日报社的“智能数据导图生成”功能模块中,记者只需上传Excel数据表,便可自动生成可视化的动态数据导图;新华社推出时政漫画创作平台、以诗作画平台等;央视网的“智媒数据链”“智闻”产品可以通过挖掘全网大数据,实现快速分析捕捉全网实时热点信息、追踪热点源头、厘清发展脉络、实时感知变化,帮助记者精准挖掘有价值的素材信息,更好地完成选题策划。有学者指出,AIGC工具属性重构了知识创作类内容的工作流,并为AI行业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商业模式,而对于内容创作的降本提效,则为规模化生产构建市场增量。对于新闻业来说,AIGC在提升新闻作品时效性和准确度的同时,可以将记者从基本、重复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精力去思考和创作更多高质量、有深度的新闻作品。蓝皮书表示,AIGC技术可以帮助媒体从业者处理一些基础性工作,但终究无法完全代替人类,这不仅因为AIGC在政治导向、深度理解表达等方面依然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,也因为新闻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,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业。记者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,更是社会的观察者、记录者和解读者。记者具备批判性思维、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关怀,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影响,能够从人性的角度解读新闻,赋予新闻以温度和深度,这些都是AIGC还不能实现的。蓝皮书提出,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放人而非取代人,是我们需要长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。AIGC与媒体从业者可以共同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渠道,这些新的新闻形式将充分利用文本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多种模态的信息,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、生动和深入的新闻体验。例如,利用AIGC技术可以创作出一种全新的“沉浸式新闻”。通过结合高质量的3D建模、音频渲染和文本解析技术,AIGC可以生成具有深度沉浸感的新闻场景。用户通过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设备,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,感受新闻事件的氛围和细节。这种沉浸式新闻不仅提供了更为真实的新闻体验,还有助于用户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。再如,AIGC的多模态呈现可以促进“跨媒体新闻”的发展。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媒体形式,而AIGC可以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和交叉呈现,形成跨媒体的新闻内容。一篇新闻报道可以同时包含文字描述、图片展示、视频片段和音频解说等多种信息形式,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视角和体验。可以预见,未来新闻业的人机协作是大势所趋,AIGC技术与媒体从业者深度协作,各自发挥所长,才能实现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最优解。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、现代快报社联合发布。

 




Powered by HTM中文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